
邵珠富營銷策劃“新21條”
五年前的今天,一篇《邵珠富營銷策劃21條》的文章在網(wǎng)上傳播開來、在國內風靡一時,并在當時引起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它在國內、甚至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提出了“營銷策劃,有意義不如有意思”“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等概念。后來在上海為美國20位市長、在韓國與統(tǒng)營市政府的金市長和株式會社社長等交流時、在為國內眾多企業(yè)輔導時,邵珠富均提到過這方面的相關內容。
或許,五年前第一次提出“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這一理念還算是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而今,如果不提“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才會顯得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趨勢有時就是這樣一種好玩的東西,然而在眼下一片“互聯(lián)網(wǎng)+”的聲音中,又有幾個真正能弄懂“互聯(lián)網(wǎng)+”真正含義的呢?所以,上周在與華璦美容整形集團樊總交流時,邵珠富提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其實就是“創(chuàng)意+”和“整合+”的總和,相當于在國內第一次有人對“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了有效的解讀,此解讀也得到見多識廣的樊總之高度共鳴。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今天,邵珠富對新時代的營銷策劃進行了重新解讀,制造出一個“營銷策劃新21條”,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幫助更多企業(yè)與時俱進地做營銷。
第一條: 對產(chǎn)品,要做到讓消費者“沒用過都說好”
2015年6月5日,應邀作為“幸福之家總裁見面會”主講嘉賓時,邵珠富就提到幾個問題:1、“在座有幾位是開勞斯萊斯車來聽我課的”,結果無一人;2、“在座有幾位平時是用LV包的”,結果有三五個人舉手;3、“在座有又有幾人用的是蘋果手機?”,結果舉手者過半數(shù)。
對此邵珠富的解釋是,盡管沒有一個人是開勞斯萊斯車來的,甚至,此前并沒開過這種車,但并不影響大家認為勞斯萊斯車是好車,類似的還有“蘋果手機”“LV包”,你在使用它們之前,其實就已經(jīng)知道它們是好的產(chǎn)品了。所以,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是大家“沒用過都說它(們)好”。
此前,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yè)家朋友有一次向邵珠富炫耀了一句他獨創(chuàng)的廣告語:“XX產(chǎn)品,誰吃誰知道”,并問“邵總認為怎么樣”?邵珠富的答案是“不怎么樣”,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絕不能“誰用(吃)誰知道”“用(吃)了都說好”,而應該是“沒用(吃)都說好”。道理非常簡單,互聯(lián)網(wǎng)讓消費者選擇余地變寬,消費者如果不知道你產(chǎn)品到底好不好,很難去主動選擇你的產(chǎn)品的,畢竟“消費者不是小白鼠(邵珠富語)”,而對更多企業(yè)的營銷策劃而言,你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讓消費者在使用你的產(chǎn)品前,就已經(jīng)知道你的產(chǎn)品之好、你的產(chǎn)品之與眾不同、你的產(chǎn)品之標新立異……
第二條: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要學會“紙上談兵”
要做到讓消費者“沒用過都說你好”,那么只有一個辦法:學會“紙上談兵”。
過去有無數(shù)個營銷理念認為,“營銷,不能紙上談兵”,把“紙上談兵”當成了一個貶義詞,果真如此嗎?NO!因為在邵珠富看來,這個觀點實在是褻瀆了“紙上談兵”這樣的好成語了。
有好多人信誓旦旦地用“趙括”“馬謖”的例子來詮釋紙上談兵的危害,殊不知,今天的市場環(huán)境和古代的市場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高度發(fā)達了,世界也已經(jīng)大變樣了!
更何況,在邵珠富看來,“趙括”“馬謖”之流壓根玩的就不是紙上談兵的活,他們只不過是個讀了些兵書的“書呆子”而已,那么誰才是紙上談兵的高手呢?毛澤東、諸葛亮,二者沒拿過一天的槍、甚至沒上過一天軍校,卻都是指揮千軍萬馬經(jīng)常取勝的“常勝將軍”,還有那個培養(yǎng)了50多個世界冠軍卻并不會游泳的美國教練,也是紙上談兵的高手。
當然,“小諸葛”策劃邵珠富也沒有辦過企業(yè),卻成為國內上百家企業(yè)的顧問和指導、國內十幾所高校的客座教授,經(jīng)常為一些企業(yè)出謀劃策、指點江山,也算是一枚“紙上談兵”的老手吧?!
第三條:“挑不出毛病,找不到亮點”的策劃不是好策劃
2012年應河南鄭州一家企業(yè)之邀請,去為他們做輔導,其間,企業(yè)的吳總就問:“邵總,你是國內知名策劃專家,你看看我們拍的片子有沒有什么毛病,麻煩你給指導一下”??陀^地講,邵珠富為任何一家企業(yè)輔導,都不喜歡看他們的廣告片或者企業(yè)的小冊子,原因一是怕被誤導,二是他們的小冊子或片子大多粗制濫造,實在讓人看不下去。但這次出于禮貌,邵珠富還是認真地看完了這段幾十秒的片子。所以在回答吳總問話時,邵珠富先說“這片子我挑不出毛病”,結果吳總尤其是他的策劃總監(jiān)盡顯得意之色,但邵珠富下半句話卻將其打入冷宮“但也找不到亮點”。
在邵珠富看來,“挑不出毛病,找不到亮點”幾乎是國內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通病,不論是他們的產(chǎn)品還他們的營銷策劃均普遍存在這種現(xiàn)象,過去傳統(tǒng)化營銷時代靠著海量的廣告投放,或許還能生存,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來臨,這種理念已是越來越不合時宜,針對眾多企業(yè)普遍存在的這一弊病,邵珠富提出了“打造記憶點、尋找亮點、策劃興奮點”的三點式營銷,并以此為理論指導了國內外眾多企業(yè)的營銷策劃,幫助更多企業(yè)走出了營銷困惑。
在“小諸葛”策劃邵珠富看來,好的產(chǎn)品和好的策劃一定是要有“記憶點、興奮點和亮點”這三點的,這也是邵珠富“三點式”營銷的內涵所在。
第四條:營銷要實現(xiàn)由“注意到消費者”向“消費者注意到”的轉變
注意到消費者、研究消費者,這是傳統(tǒng)營銷時代最經(jīng)常利用的營銷利器,但在邵珠富看來,這種理念如今也過時了,如果企業(yè)將目光還僅僅停留在“注意到消費者”層面上,那實在是太out了。
而“實現(xiàn)營銷由注意到消費者向消費者注意到的轉變”這句小諸葛策劃邵珠富在國內第一個提出來的話,決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玩的文字游戲,雖然玩文字游戲一向是邵珠富的長項。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慶豐包子賣了50多年一直不溫不火的,但為何一夜之間出名了?不是因為它注意到了消費者,而是因為它讓“消費者注意到”了;類似例子還有“例外”服裝,包括邵珠富為舜和酒店打造的“韓國市長吃生蠔”、為華璦美容集團策劃的“中國美麗之都”之打造、為溫州美容醫(yī)院策劃“溫州美女PK世界小姐”的事件營銷等,之所以能讓舜和酒店、華璦整形、溫州美容整形醫(yī)院一飛沖天,均是因為通過事件營銷讓“消費者注意到”了。類似例子在近年邵珠富營銷策劃的經(jīng)典案例中比比皆是,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
第五條:營銷策劃不一定“有意義”,但一定“有意思”
這一條在老版的“邵珠富營銷策劃21條”中就有,2012年邵珠富所寫一本書的名字就叫《營銷策劃,有意義不如有意思》,后許多企業(yè)家看到此書愛不釋手,想方設法找到邵珠富并向其討教。當然這本書僅半年時間就被印刷3次,在王府井大街等地甚至一度賣瘋了,足以看出此書當時在國內的影響力。后國內同行把邵珠富定義為中國“有意思營銷教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書的影響力。
光棍節(jié)這事毫無“意義”,但因“有意思”,所以能一天賣出近370個億,江蘇衛(wèi)視“非誠勿擾”說到底就是一款相親欄目,但相親成功率并不高,甚至不如濟南的天喜緣,但卻一年創(chuàng)收10個億、利潤就達8個億,為何?不是因為“有意義”,而是因為“有意思”;類似還有,“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綜藝節(jié)目。
盡管時間過去已3年多了,但前段時間與深圳燕之屋李總相識并成為好友,其實也是這本書牽的線。書中邵珠富曾提到,王老吉之所以能一年賣幾百個億,不是因為它“防上火”式的有意義,因為真正正宗的、更有意義的涼茶在嶺南一帶早已蝸居多年,但因口感“有點苦”,所以多年來只能偏安一隅,沒能走向全國,王老吉對其口感進行了革命性改良,將“有點苦”的涼茶變得“有點甜”后,一下子在全國賣瘋了。毫無疑問,王老吉涼茶的有意義還是涼茶之本質即“防上火”,但“防上火”的涼茶沒能走向全國,而王老吉的走紅,只是因為它變得“有點甜”,即“有意思”了。
第六條: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是“革命者”“顛覆者”的營銷
好多人都知道,就營銷策劃而言,“小諸葛”策劃邵珠富天生就是有反骨的,所以,說這家伙是個地地道道的“革命者”、“顛覆者”一點兒也不過份。
比方說,當恒大冰泉在CCTV投十個億的廣告仍不溫不火,賣不動時,邵珠富當時建議他們用廣告語“恒大冰泉有點苦”來打市場,倘若恒大冰泉當年就采用了這句廣告語,效果一定比現(xiàn)在強十倍不止。
我們知道“農夫山泉有點甜”是飲用水行業(yè)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廣告語,就這句廣告語的水準,飲用水行業(yè)已經(jīng)很難再有突破和超越,怎么辦呢?既然我不能超越,那我就干脆來個“顛覆”好了,所以邵珠富想到的廣告語是“恒大冰泉有點苦”,這樣的廣告語相信一經(jīng)投放,一定會吸引更多關注的眼球,等于在市場上扔了一個大大的“包袱”。然后,恒大冰泉余下的工作就是在網(wǎng)絡上做好解釋:普通飲用水由于采用了地表水,“有點甜”是可能的,但我們恒大冰泉沒有簡單地做“大自然的搬運工”去采地表水,而是想方設法采用了深層地下水,由于這種“深層地下水”富含對人體非常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但口感上稍稍有點澀,所以,你會感覺到“有點苦”但并不影響正常飲用。
相信,經(jīng)這樣稍稍解釋,消費者定會“豁然開朗”,原來恒大冰泉才是最健康的水,怎么會不買恒大冰泉呢?
當然,由于種種原因,他們沒采用這句廣告語,但“深層地下水”的建議還是采納了,盡管也不錯。
其實,近年有許多靠著“顛覆”或“革命”手段而成功了的企業(yè),像“三只松鼠”就是賣堅果的,但因為其內容的顛覆,所以一年能賣三個億;黃太吉煎餅果子那么難吃,卻銷售得那么好,甚至超過若干經(jīng)營多年的五星級酒店,也是顛覆策略運用的成功。
而邵珠富在去年冬天為“九鯉村”打造的“革命的火鍋”、今年夏天為其打造的“革命的燒烤”等案例,其實均是因為采用了“革命性”“顛覆性”的策略,從而走出了營銷困惑的。
第七條:營銷成敗,有時就在“一件事”
2015年6月初幾天,在與華璦美容整形集團郭總、徐總交流時,邵珠富多次強調事件營銷的重要性;6月6日,在長清孝里鎮(zhèn)的烏托邦公社農業(yè)園又在與金總顧總交流時、當天下午在舜耕山莊與沐府汗蒸的創(chuàng)建人穆成偉董事長交流時,他們均對邵珠富的事件營銷理念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邵珠富看來,事件營銷一向都是企業(yè)營銷遇到困惑或瓶頸時最好的營銷策略,且此招往往屢試不爽。
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除了上面提到的邵珠富為舜和打造的“韓國市長吃生蠔”、讓韓國生蠔在國內大受寵愛以外,近年策劃的案例還有:為長白物語產(chǎn)品打造的“感動一個城市的木耳實驗”、為寶寶游泳館打造的“美女老總喝洗澡水”、為溫州美容整形醫(yī)院打造的“溫州美女PK世界小姐”、為一款普通的豬蹄打造的“鮑蹄”概念、為長春華璦打造的“中國美容之都”等,都是事件營銷的巧妙應用。
事件營銷之所以能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營銷的一個利器,是因為人都有喜歡聽故事的習慣,而事件營銷打造好了后,能起到讓品牌傳播發(fā)酵的效果,不論看到和沒看到的人,都有可能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你的事件營銷,進而對你的企業(yè)及產(chǎn)品有深刻印象,因此,事件營銷真可謂“四兩撥千斤”的最佳之道。
第八條:好營銷一定要擅長打造“花邊”或“花絮”
在國內好多企業(yè)家的課堂上,邵珠富均提到,現(xiàn)在的營銷已經(jīng)進入“花邊”或者“花絮”時代的理念,不知道企業(yè)家們弄明白了沒有。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驚世界,但時間過去這么久,消費者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啥呢?很有可能就是一頭豬,即“豬堅強”;其實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但為何人們還是對一頭豬念念不忘呢?因為,這頭豬就是汶川地震這一大事件中一個最大的“花邊”;
2011年曼德拉去世,在其葬禮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要相繼出席,但人們印象深刻的卻只有三件事:1、一個不靠譜的啞語翻譯;2、奧巴馬和瑞典美女總理玩自拍老婆吃醋;3、奧巴馬和古巴第一書記卡斯特羅握手。這三件事在邵珠富看來,分別詮釋了人類的三個弱點,其實也是營銷可以利用的三點,即人類是“好奇的”、人類是“好色的”、人類是“好斗的”。在營銷上,利用“好奇心”做廣告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里就不再做過多解釋;在營銷上,利用“好色”心理做廣告的也比比皆是,比方說打開電視,幾乎所有的廣告都用清一色的、有姿色的美女做代言,為何?因為人類是“好色的”,而著名的“3B”理論就很能說明問題;人類的“好斗”心理在營銷上的應用就更廣泛了,所以,有可口可樂就有百事可樂、有麥當勞就有肯德基、有國美就有蘇寧、有蒙牛就有伊犁、有超意興就有金德利等等,這種商業(yè)形態(tài)的二元化現(xiàn)象,其實也是“人性是好斗的”之最現(xiàn)實解釋。
前段時間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的,然而,后來人們卻通過人肉搜索的方式連女司機的開房紀錄都給撥弄出來了,理論上來講,這開房紀錄和被打事件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如果沒有這開房紀錄等的花絮或花邊式傳播,它還會傳播那么遠、還會得到閣下你的高度關注嗎?
第九條: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需要“一鳴驚人”和“印象深刻”
前段時間在廈門燕之屋與其幾位股東交流時,邵珠富就提到一點:過去的廣告,包括國內一些泰斗級策劃人打造的廣告短片,在邵珠富看來均一錢不值,因為它們既沒有做到“一鳴驚人”也沒讓人“印象深刻”。這種平淡、平庸、平常、平凡的廣告,過去或許還有效果,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肯定會被淘汰。
在邵珠富看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了,我們每人每天都要面對海量信息,倘若我們無法將要傳遞的信息打造得“一鳴驚人”,進而讓人們“印象深刻”,傳播效果可想而知,甚至有可能是忽略不計的,看看互聯(lián)網(wǎng)上那么多的“10萬+”“100萬+”,哪個不是靠著“一鳴驚人”的策略而讓人“印象深刻”的?
第十條:“互聯(lián)網(wǎng)+”=“整合+”+“創(chuàng)意+”
2015年6月1—3日,在與上海的樊總交流時,邵珠富開玩笑說:現(xiàn)在好多人動輒就談“互聯(lián)網(wǎng)+”,其實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互聯(lián)網(wǎng)+”,在邵珠富看來,“互聯(lián)網(wǎng)+”其實就是“創(chuàng)意+”,再與“整合+”的總和。一句話,說到樊總心坎里去了,而事實上,樊總本身就是一個“整合+”的高手,而在國內,“小諸葛”策劃邵珠富最擅長的無外乎三點:1、創(chuàng)意;2、事件營銷;3、軟文。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邵珠富與樊總二人的結合,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互聯(lián)網(wǎng)+”,倘若再加上徐總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一個活脫脫的“互聯(lián)網(wǎng)+”三人團隊已經(jīng)形成了,哈哈!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主旋律,既不是“產(chǎn)品主導”,也不是“傳播主導”,一定是“創(chuàng)意主導”。具體內容我們將在“第十一條”中分析之。
第十一條:“賣酒者”新說:“酒香”與“巷子”深淺無關
“酒香不怕巷子深”講的是產(chǎn)品致勝的營銷,意思是說只要有好的產(chǎn)品就不愁賣;
“酒香也怕巷子深”講的是傳播致勝的道理,說的是有好產(chǎn)品也得會吆喝,否則就有可能賣不動;
那么,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到底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產(chǎn)品主導、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傳播主導呢?在邵珠富看來,其實二者都是錯誤的:當今時代買到好的“酒(產(chǎn)品)”還難嗎?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消費者購買世界上任何產(chǎn)品都有可能一蹴而就,非常簡單,自然產(chǎn)品已不是營銷致勝的法寶了,因為幾乎很少有產(chǎn)品是不可替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電腦屏幕”,哪怕在中國最偏僻的小山溝里發(fā)一條帖子,理論上來講讓全世界都知道都是可能的,所以傳播也已經(jīng)不是事。但為何還有那么多產(chǎn)品無法進入消費者的法眼呢?顯然這不是傳播的問題!
什么樣產(chǎn)品的什么樣內容才能讓消費者感興趣進而趨之若鶩似地去購買呢?自然是整合之后的創(chuàng)意了,所以創(chuàng)意才有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最大利器,才是這個時代營銷的主旋律,竊以為!
第十二條: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不能讓顧客“用了白用”
這個理念的產(chǎn)生是在皇家花園,在回答一個美女博士后的問題時,邵珠富脫口而出的一個營銷理念。
當時,在與滿桌的各個行業(yè)的老總交流時,這位讀財經(jīng)的美女博士后得知邵珠富是搞策劃的后,就提出了諸多問題,其中在回答其中一個問題時,邵珠富就結合皇家花園談到了“不能讓顧客吃了白吃”的結論,得到酒店孫總的高度認同。
客觀上講,消費者花了錢在酒店消費,交易就已經(jīng)結束了,誰不欠誰的,但邵珠富為何還要提出“不能讓顧客吃了白吃”的營銷理念呢?這是因為,邵珠富認為,移動互聯(lián)把人們的炫耀心理給最大限度引爆了出來,我們應該因勢利導不僅要賺取他們的錢,還要“榨取”他們的自媒體頭條,所以邵珠富在為國內一些酒店做營銷策劃時,非常強調的就是:打造讓顧客“尖叫”和“拍照”的內容。
不信大家想一想,在酒店吃飯前,先“尖叫”一聲隨后拿出手機“拍照”一番是不是一種常態(tài)或習慣性動作了?既然如此,讓他們的微信朋友圈等成為免費推廣我們品牌的工具又何樂而不為?所以,邵珠富提出不能讓顧客“吃(用)了白吃(用)”的理念,估計如不是邵珠富親臨指導,這位美女博士后在學校里是打死也學不到這一理念的,盡管她學的就是這個專業(yè)。
第十三條:要學會巧妙地利用土豪心態(tài)做營銷
上周五下午在幸福之家總裁見面會上,邵珠富就講到,別看我們在座的企業(yè)家不少,但說到底,其實都是土豪,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能巧妙地利用土豪心態(tài)做營銷,產(chǎn)品營銷一定會變簡單。
最初產(chǎn)生此營銷理念是在舜和巴西烤肉時的一種感受,一般說來,顧客花98元吃一頓巴西烤肉,大多數(shù)人會拿肚子和這98元做一次“較量”,一定要多吃、吃多樣才感覺到值。邵珠富在與任總交流時就提過:如果你只讓他們吃5樣,他們會覺得虧了,但如果能為他們提供50樣呢?他們可能就會趨之若鶩。為何?中國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花一樣錢補5樣”,他們覺得補的樣數(shù)越多越值。殊不知,肚子的容量是一定的,而就成本而言,“五樣”的成本有可能比“50樣”還要高。
這就是中國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土豪心態(tài)”在作祟。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今年夏天邵珠富帶著老婆孩子去阿拉斯加度假,然后將照片發(fā)到微信朋友圈,倘若有人說“邵總,好愜意啊,又到青島去洗海水澡了?”我一定會覺得虧死了,因為我去阿拉斯加花了好幾萬塊錢,你卻以為我是在青島……
所以,經(jīng)常見到的現(xiàn)象是,游客到景區(qū)去拍照,未必會選擇最好看的那處,但一定會選帶有景區(qū)字樣的地方來拍照。要不,我好不容易來趟野三坡,你卻以為我只是在南部山區(qū),我豈不虧了?而這,正是邵珠富在為國內景區(qū)策劃時,建議他們盡量多立些文字和牌子的原因之所在,哈!
按英國人說法,三代出一個貴族,可在國內,往上推三代,哪怕最高貴的總書記,上推三代恐怕也是農民,何況你我乎?所以,即便今天你已很發(fā)達,但骨子里“土豪心態(tài)”也會明顯存在,而且短時間內也不會消退掉,正因如此,在國內做營銷巧妙利用這種心態(tài),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第十四條:不能巧妙借勢,營銷很難如意
2012年,邵珠富到南部山區(qū)波羅峪游玩,在與其董事長許樹基交流時,許董事長告訴我:他們拓展訓練很好、他們佛教文化不錯、他們天然氧吧很有優(yōu)勢,但為何營銷這么困難?邵珠富告訴許董事長:佛教文化,在濟南做得最好的是靈巖寺,去波羅峪?沒聽說過;拓展訓練做得最好的是山青世界,去波羅峪?少有人知道;天然氧吧名氣最大的是九如山,波羅峪也不錯?消費者半信半疑。如此一來,在消費者的不知與疑惑中,留給波羅峪市場營銷機會殆失,怎么會火呢?
許董事長知道邵珠富策劃很厲害,于是想讓邵珠富幫其打造一下,但對這樣一個特點不突出的景點,邵珠富也感覺無計可施,于是決定到處轉轉。這一轉,邵珠富就發(fā)現(xiàn)波羅峪山間小溪里小蝌蚪非常多,偶有顧客用礦泉水瓶裝溪水盛著小蝌蚪玩,于是邵珠富決定藉此做一下文章,浮現(xiàn)在邵珠富腦海中有關小蝌蚪的最知名的就是《小蝌蚪找媽媽》童話故事了,邵珠富決定借此打造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事件營銷。后來結果證明,此舉非常成功的,三個月賣的門票是上一年全年的2.5倍。
毫無疑問,在此事件營銷中,邵珠富用的就是借勢營銷的策略。眾所周知,孩子天生喜歡小動物,小蝌蚪的可愛形象一定會深深吸引著他們,而小蝌蚪找媽媽的童話故事認知度高,市場教育省事;這樣一場活動,小朋友來了大人也就來了。而有小蝌蚪的地方一定是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地方,這恰恰是城里人最需要去的地方。就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事件營銷救活一個景區(qū),而該策劃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勢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兒子女兒等都熟悉的童話,故取得成功一點也不奇怪。
第十五條:微營銷成功的關鍵是“三好”
2015年4月,在接受山東電視臺的記者關于微營銷的內容采訪時,邵珠富表達的個人觀點是,微營銷要想成功,必須做到“三好”,即產(chǎn)品好、人品好、創(chuàng)意好。
“產(chǎn)品好”,這是任何產(chǎn)品成功營銷的前提,這里就不再多做解釋;“人品好”即人緣好,只要人緣好了,同樣的內容發(fā)動你微信朋友圈的朋友轉發(fā)也沒任何問題;但有兩點卻很難做到:一是你無法影響到朋友的朋友;二是無法吸引你的朋友高度關注。這樣的轉發(fā)即便有一定“物理量”也很難產(chǎn)生“化學反應”,但如果內容能做到“創(chuàng)意好”,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能吸引“朋友的朋友”主動轉發(fā),關注度和吸引力也會大幅提升,產(chǎn)生非常強烈的化學反應完全可能。
以邵珠富為例,邵珠富微信朋友圈里大概有5000個企業(yè)家朋友,倘主動打招呼,吸引個千兒八百的朋友轉發(fā)一次內容是沒問題的,但核心和關鍵的問題是,這樣的內容他們即便轉發(fā)了也未必會關注,營銷效果又怎能好起來?但如果發(fā)表的內容創(chuàng)意新穎、很有吸引力呢?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樣了,影響力甚至還會波及到朋友的朋友這個層面的主動轉發(fā),點擊率一定是天文數(shù)字的。不信你看看微信朋友圈里的那些“10萬+”“100萬+”,內容一定是吸引人的、創(chuàng)意一定是新穎的。所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營銷,“產(chǎn)品好”是基礎、“人品(緣)好”是推動、“創(chuàng)意好”才是關鍵!
第十六條: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有時候就是“帥賣怪壞”
“小諸葛”策劃邵珠富有個經(jīng)典營銷觀點,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可概括為“帥賣怪壞”四個字。帥者,指產(chǎn)品品質過硬也;賣者,泛指賣點是也;怪、壞者,是指特點之極致也。
“帥”,一個產(chǎn)品品質過硬、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其營銷就有了基礎保障;
“賣”,一個產(chǎn)品有賣點,像慶豐包子,其營銷走向成功也是完全可能的;
“壞”,郭德剛、周立波一看就是壞孩子,潘長江一看就是個長壞了的男人,但他們因為特點極特,因此比在座的各位都知名度高;
“怪”,2012年,一個做海參的朋友找到我,訴說了他的苦惱:原來,他利用土法加工生產(chǎn)出來的一批海參又小又難看,賣不動了,無奈之下找到邵珠富,問有何高招?眾所周知,海參越大的、越漂亮的一定會賣得越好,因為這樣的海參看上去漂亮、送人有面子,而一款像這樣“做壞了”的海參注定很難吸引人。但天生不信邪的邵珠富還是決定幫助其一二,仔細研究并根據(jù)朋友海參的特點,邵珠富幫助其打造出了一款新的海參品牌——“小丑參”,并進行了文字解讀:“我小,是因為我沒有被人為地拉長;我丑,是因為我絕對無鹽、糖等添加;但我輕而不簿”,結果這種土法加工的海參理念一經(jīng)推出,就得到好多海參愛好者的追逐,其中邵珠富所編發(fā)的一條短信就賣出了20萬的貨。在這里,“小丑參”營銷成功,也與其形式上的“怪”有很大關系。因為“丑”反而更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了,再加上用精彩的內容稍稍解釋、消費者豁然開朗,自然樂意購買。
2014年在與江蘇衛(wèi)視“非誠勿擾”欄目組有關人員交流時,邵珠富就認為,非誠勿擾選嘉賓其實就遵循了“帥賣怪壞”的原則:長得帥或靚的嘉賓更容易進入導演的法眼,有故事(“賣”)的男女嘉賓容易進入導演的法眼,特點極突出(“壞”“怪”)的男女嘉賓容易進入導演法眼,相反,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男女,要想被導演選中則極為艱難。為何?因為“非誠勿擾”走的是市場化路線,普通平常的男女很難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沒有好的眼球效應,市場效果很難明顯。
在這里,“非誠勿擾”依托的雖然還是傳統(tǒng)媒體,但在指導思想上卻仍然用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尤其是高度吻合了邵氏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之觀點,可謂是不謀而合吧?!
第十七條:小題大做是策劃,大題小作也是策劃
在日常營銷策劃中,邵珠富經(jīng)常講“殺雞用牛刀”其實是一種策劃策略,在前幾天與長春華璦的徐總等人交流時,邵珠富不止一次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小題大做”是策劃,“大題小作”也是。但“小題小做”和“大題大作”卻不是策劃。而且這其間邵珠富還順便為長春華璦提煉了一句經(jīng)典的廣告語“哪怕是小手術,我們也用大專家”,以作為其機場戶外廣告之用,其實是故意用顛覆人們傳統(tǒng)觀點的“小題大做”方式來彰顯長春華璦較之其他同行所具備的專家資源優(yōu)勢。
在日常邵珠富的營銷策劃活動中,這種“小題大做”或“大題小作”式的策劃,融匯到邵珠富營銷策劃的方方面面中,這里就不再一一羅列。
第十八條:策劃重在境界,有時看似“差不多”,其實“差得遠”
在營銷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差不多”先生,好多事看著“差不多”,但做起來就不一樣了,所以邵珠富營銷策劃的觀點認為,“營銷”要轉化成“贏銷”,關鍵是贏在境界上,有時看似差之毫厘,實則謬以千里。而這也是“中國1厘米營銷”理論創(chuàng)始人邵珠富一直所強調的。
故事起源有兩件事:
1、幾年前,邵珠富帶太太、兒子去比薩店吃比薩,原定吃12公分的,結果服務員說12公分的沒有了,能否給三個6公分的代替,只收一個12公分的收錢。被邵珠富斷然拒絕,她們頗為不解;
2、邵珠富住在部隊大院,有個賣西瓜的很有意思,每次都不用秤稱,只憑西瓜直徑大小估算價錢,有時大西瓜直徑是小西瓜的兩倍,就收大西瓜三倍的錢,結果好多人都買小的,只有我家買大的,好多人認為我們“吃虧了”,笑話邵珠富是個傻瓜,直到有一天邵珠富給他們算了一賬……
吃比薩我們吃的是“面積”,比薩相當于圓,一個12公分比薩的面積相當于四個6公分比薩的面積之和,服務員卻只給我們三個6公分比薩來搪塞,這顯然是“陽謀”、不合理的,故邵珠富沒答應;
吃西瓜我們吃的是“體積”,西瓜相當于球,直徑大一倍的西瓜體積是小西瓜體積的8倍,花三倍的錢吃8倍的瓜,毫無疑問買大西瓜才是劃算的。
如果我們把比薩、西瓜的直徑比做是企業(yè)核心競爭力,那么企業(yè)核心競爭力每增“一分”,其產(chǎn)生的效益都有可能是驚人的,不止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這樣簡單。因為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是境界的提高,每提高“一分”體現(xiàn)的是不同境界,劉翔只比第二名跑快0.11秒,結果劉翔得到了很多榮譽,第二名卻忽略不計;蘇炳添也只不過是比當年日本人創(chuàng)造的10秒世界紀錄快了0.01秒,達到9.99秒,就震驚了亞洲。
在營銷上,境界的東西是永遠都不能用性價比來衡量的,即便境界只提高“一分”,收效也會是相當驚人的,這也是寶馬遠勝千里馬、奔馳遠遠勝過奔奔的原因所在,盡管前者性價比遠遠高于后者。
第十九條:好策劃必須顧及的三個緯度,即邵氏“三看”
在邵珠富營銷策劃的理論體系中,有個“三看”的理論為國內營銷策劃人所熟知,這個“三看”就是“看自己、看對手、看消費者”。
拿前幾天為長春華璦做的策劃方案看,不難看出邵珠富“三看”理論之實用性:
1、看自己:于長春眾多美容整形機構,華璦是“新來的”,消費者認知度低,當?shù)厥袌霾皇欤?/p>
2、看對手:在長春,諸多美容整形機構都是由當?shù)匕l(fā)展起來的,都是知名的地方品牌,而在這些“地頭蛇”形美容機構中,各醫(yī)院都有什么樣的技術優(yōu)勢、醫(yī)院具備哪些醫(yī)療設備都耳熟能詳,價格也透明沒有差異化可言,因此,他們幾乎都進入了同質化競爭的市場困惑中而不能自拔;
3、看消費者:邵珠富分析認為,消費者最關心的醫(yī)療美容需求主要體現(xiàn)在“價格:收費是否合理”、“技術:設備是否先進”和“專家:經(jīng)驗是否豐富”三個方面,而在其它同行均為本土品牌,專家差異化不明顯的情況下,巧妙地利用全國連鎖品牌、專家資源整合比較方便這一消費者想當然認知的特點和優(yōu)點,整合國內知名專家打專家牌是可以作為華璦整形差異化元素來推廣的,正是基于此,我們才確立了“名家主打醫(yī)院”的營銷思路,提出“哪怕小手術也要大專家”的指導思想,既體現(xiàn)自信也闡明了優(yōu)勢。
而這種營銷思路的概括和總結,恰恰是基于對邵氏“三看”手段極為熟練應用后而得出的結論。
第二十條:當營銷進入深水期,不妨試試情感營銷
在國內,營銷策劃界對邵珠富這樣形容“白天是教授,晚上是作家,單位是教父,出門是情父”,說的是邵珠富既是國內諸多高校的“客座教授”,也是國內諸多營銷策劃類雜志和網(wǎng)站的“專欄作家”,在單位里喋喋不休像個“教父”,而出門呢?又成了“情感營銷之父”。
其中,聰明的讀者可能就注意到了一條“情父”,當然,這里的“情父”是父親的父而不是“情夫”的夫,邵珠富是一個非常純潔的人。
在邵珠富的營銷策劃中,對情感營銷巧妙利用的例子非常多,像當年為碧蘿芷做營銷策劃時,有許多的經(jīng)典案例正是由于巧妙地利用了情感營銷才使該產(chǎn)品長期火爆經(jīng)久不衰的;
前幾天在為長春華璦整形做營銷策劃時,邵珠富更是運用了史無前例的“三封信”營銷的方式,打開長春美容整形的市場,這“三封信”均是情感營銷的巧妙應用:第一封信討好了長春人;第二封信討好了長春同行,順便彰顯了華璦的優(yōu)勢;第三封信討好了長春人民和長春市政府。三封信像三顆情感炸彈,一定會在長春幾百萬人口中形成強大的爆炸效果。
而在2012年邵珠富在為溫州新世界美容整形醫(yī)院策劃的事件營銷中,“溫州美女PK世界小姐”的策劃,理應也是一個“討好溫州美女”提升溫州美女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情感營銷策略;
2012年與賈平凹等人在郎酒廠交流時,邵珠富就提到“郎酒營銷的成功其實就是色情營銷的成功”,紅花郎是其郎酒最經(jīng)典的一款白酒,運用的就是顏色營銷策略;而郎酒的廣告語“神采飛揚中國郎”則是典型的迎合中國人情感的情感營銷,當年中國GDP已是世界第二、亞運會金牌和奧運會金牌又是世界第一,恰恰正值中國人自信心和自豪感暴增之機,郎酒不失時機地來了一個“神采飛揚中國郎”,很好地討好了中國人,做了一場成功的“情感營銷”。郎酒既有“顏色營銷”又有“情感營銷”,加在一起,不正好是“色情營銷”嗎?一句話,逗樂了大家。
而郎酒當年在CCTV上的情感營銷,的確對其銷量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助力作用,這也是郎酒能夠一飛沖天步入白酒第二集團領軍企業(yè)的原因之所在吧?
第二十一條:好的營銷,離不開“點線面”的有機結合
在國內,邵珠富除了是“1厘米營銷理論”創(chuàng)始人之外,還是中國“尖銳化營銷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而這個尖銳化營銷理論,強調的就是點線面的有機結合。
我們要想把釘子釘進墻里,要想省勁,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釘子的“尖”必須是尖的,而且越犀利越好,這個犀利的尖我們可以看作是營銷的“點”;
我們要想把釘子釘進墻里,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釘子的桿質量必須過硬、且品質經(jīng)得起考驗,否則在用力砸釘子的過程中,既有可能發(fā)生彎曲也有可能發(fā)生折斷,而這個釘子的桿我們可以看作是營銷上的一條“線”;
我們要想把釘子釘進墻里,釘子還要具備一個我們可以施力的面,我們在用錘子施力于釘子的時候,這個接觸面可以起到推動釘子前進、保持釘子平衡的作用,這個接觸面我們也可以看作是營銷的一個“面”。
這樣,我們要把釘子釘進墻里,“點”“線”“面”是釘子(即產(chǎn)品)最基本的條件,回歸到營銷層面上來,我們要把產(chǎn)品成功地推向市場,于產(chǎn)品層面而言,這個產(chǎn)品至少要具備幾個條件:1、有一個成功的“點”,賣點、興奮點或者亮點;2、有一條成功的“線”,即品質要過硬,否則就會彎曲或折斷;3、要有一個與消費者對接的“面”,否則,你產(chǎn)品再好,消費者無法接觸到你,你的產(chǎn)品就無異于在黑夜里拋媚眼于事無補。
當然,這只是從產(chǎn)品層面而言的,除此之外,釘子要釘進墻里,還要保證這面墻不是“鐵板一塊”,否則這正如把鞋子賣給不穿鞋的人一樣難;當然,如果“鐵板一塊”的墻上能夠有一條縫倒也可以;
另外,從推廣的角度講,我們推廣的力度要適中,既不能太猛超越了釘子的承受限度,也不宜太緩起不到對釘子的推進作用,還要確保釘子的方向必須是正確的而不能偏差太大,這就牽扯到營銷推廣的費用及營銷推廣的角度問題了。
所有上面的這些結合在一起,就成了邵珠富的尖銳化營銷理論所闡釋的內容了,換一句話講,從簡單的角度看,會砸釘子你就會做營銷,從戰(zhàn)略的角度看,營銷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但戰(zhàn)術上去絕非這么容易,所以毛主席提出“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適合于營銷的。
以上就是邵珠富所闡述的“邵珠富營銷策劃新21條”,其中大多數(shù)還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世界之后個人對營銷的一些感悟和提煉,當然,有些理念可能在傳統(tǒng)營銷中也發(fā)揮過作用,只不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世界之后的今天,它們的作用越來越被放大了。這正如“南轅北轍”這信成語本意說的是犯了方向性錯誤的問題,但如果有人告訴你,這是星球大戰(zhàn),條件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時,“南轅北轍”其實就已經(jīng)成了非常好的戰(zhàn)術應用了,同樣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將過去傳統(tǒng)的“地球營銷”變成了現(xiàn)在高一個層級的“星球大戰(zhàn)”了,有好多的理論會被放大,有好多的理論已經(jīng)不合時宜,這也是邵珠富除了黃色小說從不看傳統(tǒng)營銷書的原因之所在。
總之,真正的營銷一定是與時俱進的,只有與時俱進才是營銷策劃的主旋律,這絕非機械地看看書就能領悟和感受得到的,它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
謝謝大家!